4米层高做出3层Loft? 这间房就像好莱坞片场一样酷炫!
认识TA:
房屋信息:
坐标:上海
面积:12m²
费用:硬装4w 软装1.5w
户型图/技术图纸:
改造前
第一点,房间面宽只有2.35米,进深5米,层高4米,房间被满满分割了2层,小面宽,大进深,加上每层层高不到2米,使得室内的采光非常差,而且唯一对着天井采光的大窗却被卫生间占了,基本上房间内需要24小时开灯。
第二点,基于这样超小面宽,大进深的房间,考虑到人行流线,室内的布局很难正常地展开。
第三点,老集合住宅只有楼梯间是混凝土,其余部分都是木结构,且房间四面除了开窗面,其余三面都是隔墙,没有承重作用,唯一起到支撑作用的天花的密肋木梁,在结构上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。
▏改造策略一 ▏
对于采光的问题,我们的策略是把卫生间挪到房间进深的端头从而把采光面解放出来,其次靠窗的空间我们打算做局部挑空,让更多的光线进来,这样的空间层次也使得室内空间感受不显得那么压抑。
▏改造策略二 ▏
▲居住行为分析
有了最基本的布局之后,面对这个2.3面宽却有4米层高的空间,纵向空间上的探索成为本次设计的关注点。三层的空间节奏和层次很快有了初步构思,我们又希望“第三层”不影响房间的采光,同时不消减挑高空间的空间感受。
又根据“有园”计划,我们希望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独特的体验空间,最后我们决定在挑高空间的上方加入一个“浮床”,对于下面的空间,他正好又是房间的一个大吊灯。基本上的思路是想用一种特别轻质的介入完成我们“第三层”的构想。
▏改造策略三 ▏
结构上整个房间起到支撑作用的只有地面和天花的木梁,为了不破换原有的结构,我们决定加入一个全新的结构体系,这个结构可以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,只要跟原来的木结构通过铰接来传力。面对这个结构挑战,既然他是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,又是房间里主要的架构,我们希望把这个问题解决到极致,希望它能用一种结构形式语言同时解决承重,引导流线,塑造空间,完成装饰,触发体验,及主要的照明和局部的家具。这也是第一次把结构作为一个设计的切入点,去综合解决各种问题。
最后的设计是一个轻钢结构网架体系,视线上通透富有节奏,各部分又承担各自的功能,组合起来能整体受力。实际施工上根据不同部位的受力计算选用了2cm,4cm的方通管为主要的材料。
改造中
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的感结构受力完好,于是我们决定保留我们需要的那一部分结构,之后与新的结构焊接。
▲原来的钢梁与钢柱
▲保留的钢架
考虑到运输和安全,我们把需要新置入的结构拆分成了4个部分,4个分在厂家定制而成,最后在现场组装完成。
▲结构分析GIF图
▲钢结构与木梁固定
所有的部分都拼接完成后,上白漆3遍。
所有的部分都拼接完成后,不锈钢片收边。
安装LED灯带。
安装吊床麻绳。
羽毛球拍式无痕编织节点。
改造后
夹层上与夹层下。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一层的卫生间和二层的卧室。
整体氛围。白色色调加上灯带让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加宽敞明亮。
不过,楼梯这里还需要再完善,之前是为了尽可能保证房间通透感而没有增加楼梯宽度,所以之后还会在某宝上买一些海绵贴包上去,这样踩上去就不会痛了。
从一楼挑空区域看二楼的效果。虽然有3层,但空间仍有不错的通透感。
坐在一楼躺椅上看二楼的效果,有没有好莱坞片场既视感!
从二楼俯瞰一层。
一层休息空间俯视。平时可以坐在这个角落看看书喝喝茶,还是很惬意的。


一层功能区,兼具餐厅&卫生间功能。

卧室空间虽然不大,但在合理利用后,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睡觉的地方,还具有收纳实用性。




空间体验,睡在吊床上。

从吊床上往下看的效果。
从一层上二层。买海绵贴还在路上......所以现在脚感还不是太好。
从二层上三层。
站在钢化玻璃桌面上。
坐在写字台上。

设计细部
铁丝网,灯光,与麻绳网。
楼梯踏步。
钢化玻璃写字台。
网格与木梁。
▲楼梯一
▲楼梯二
▲上二层的楼梯与上三层的楼梯
▲被保留的座椅

本文授权转载自设计师团队Deerhaus和Upark
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
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服务和报名详情
开始你的改造